公正严明的林楚吴良贵
2015-12-31 16:19:17    漳浦县纪委监察局

  林楚(1509-1589),字德春,号春斋,别号玄谷老人。旧镇镇浯江村三凤厅北平社人,后居潭仔头(今旧镇镇潭仔头村)晏海楼。他出生于漳浦县七都乌石,是林士章的堂兄。中举人后,历任教谕、知县、判官、通判等职。卒于家中,享年81岁。祀漳浦县理学乡贤。

  为政清廉 断案如神

  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,时已50岁的林楚与堂弟林士章同科乡试,以明经上礼部,遂登顺天戊午科举人,初授应天府溧阳教谕。以“奉薄俭常足,官卑廉自尊”自命。

  嘉靖四十四年(1565年),调任湖广武昌府咸宁(今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)知县。到任,便以“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。秀干终成栋,精钢不做钩。仓充鼠雀喜,草尽兔狐悲。史册有遗训,毋贻来者羞。”自勉。他不畏强权,精明强干,清正廉明,造福百姓,深得官属和百姓的称赞、士子的推崇。

  咸宁地处湖北省南北交通要道,长江南岸武汉流域,经济富庶,各地商贾云集。有些商人为了经商,为了赚钱,需要买通官员,捐一个官,就有个几品顶戴头衔,作为护身,因此,常有富商携金银珠宝拜访官员。林楚面对如此巨额贿赂,坚守清廉简朴、不讲排场的品德,不为所动,且愤然拒纳。并教导属下廉俭,说:“义利源头识颇真,黄金难换腐儒贫。莫言幕夜无知者,须知乾坤有鬼神。”

  咸宁物产丰富,常有朝中的中贵人(太监)借口向皇帝供贡品,来到咸宁县横征暴索,搜刮民脂民膏。咸宁的百姓怨声载道,敢怒不敢言。林楚到任后,体恤百姓,不畏权势,向属下命令,说:“若中贵人恣意横行,依法究办。”中贵人久闻林楚执法严明,为人刚正不阿,从而在咸宁的横征暴索的行径大为收敛,并告戒从人,遵从约束,不能在咸宁胡作非为。咸宁百姓感戴林楚的恩德,交口传颂。

  林楚执法公正严明,善于破解许多疑案、悬案,纠正几多冤假错案。“凡积案大狱,久年不能决,上司必委托林楚审理,许多冤狱得以昭雪,颇有声望。”

  他学问渊深,知识广博。在公务之余,常只身前往相山书院讲习理学。书院位于县治东南数百步。始建于宋朝,至明嘉靖年间增置号房,规制完备,研习理学氛围浓厚。他的理学思想备受尊崇,讲学深得士心,被称为春斋先生。

  隆庆二年(1568年),父逝,回家守制三年。隆庆六年(1572年),服阙,补南京广德州(治所在今安徽广德县)判官,分管催督漕运。他严肃规章制度,加强对属下官员的管理督促,使漕运无后期。

  发展“葛”“ 珠” 造福一方

  万历二年(1574年),升任广东雷州府(今广东海康县)通判。 体察民情,以劝课农桑,施行教化,大力发展“女葛”及“南珠”的生产、加工。可谓: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

  中国向有“北有姑戎,南有女葛”之说。“南有女葛”指的是广东雷州妇女织的葛布。商周时代,雷州先民已学会织布技术,精细纺织葛布,质量胜过绸缎,薄如蝉翼,重量仅有数铢(24铢等于旧制1两)。此布薄而爽凉,宜为夏衣。东汉时期,岭南的葛布已全国闻名。雷州葛布“百钱一尺,细滑而坚,颜色若象血牙。……故今雷葛盛行天下”, 因而,中原皇室不断派人索取。雷州葛布成为最时尚的用品,最珍贵的礼品。能拥有一套雷州葛布做成的精美服饰,被世人视为体面。雷州葛布曾随古瓷器及工艺品,沿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异国他乡。

  明初始,由于战乱,葛布生产几乎停滞。林楚到任后得知这一情况,为发展经济,着手恢复生产葛布。组织属下到民间走访、调査和收集葛布生产的资料,并将拥有葛布生产技术的老妇组织起来,手把手地教村妇生产、加工。乡村生产的葛布汇集雷城,通过雷州港输出西洋。雷州葛布的生产、贸易被完全恢复。

  雷州地处沿海,自秦汉以来盛产珍珠。雷州的珍珠以“光、重、圆、大”著称,以“晶莹透亮,光洁紧实”闻名于世。素有“东珠(日本珠)不如西珠(西洋珠),西珠不如南珠”之说。明朝廷在雷州专设采珠都,皇帝时常派官员和太监前往采办大量南珠。雷州被世称“南珠之乡”。 当时雷州 生产南珠的珠池是天然的,“实皆海面岛屿环围”。采珠时,人潜入海底捉蚌剖珠,时有发生鲨鱼袭人的惨剧,“人多葬于鲨鱼腹。”由于生产环境恶劣,常有“百姓逃窜” 他乡谋生之象。为了解决百姓劳苦及生命安全,林楚引导百姓在安全水域筑珠池,进行人工养殖,成效颇著。百姓深感其恩德,在其离任时,精选上好的南珠赠送,被他婉言谢绝。当地流传一句俗语:“雷州有珠池,林楚一无所有。”正是“检点行囊一担轻”啊!

  精研“濂洛” 主张性善

  林楚生性明敏,勤奋好学。自弱冠始,就潜心研究各流派的理学,有周敦颐的濂学、张载的关学、程颢程颐的洛学、南宋朱熹的闽学、王守仁的阳明学,等等。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,如二程提出“格物致知”的认识学说,朱熹提出“即物穷理”的系统方法,王守仁提出“致良知”说。经过林楚的消化、吸收后,再赋予自己的感悟,将周敦颐、二程、朱熹为代表的“客观唯心主义”和以王守仁为代表的“主观唯心主义”,相互兼容,主张“以性善为宗旨”。于各一其性中,悟率性之学,顺性之治。其要归于和顺道德,使人物各得其所。尔后得《传习录》,如获至宝,爱不释手,称该书为“斩关出围学问也。”获悉薛中离(名侃,明朝哲学家,是《传习录》的刊印发行人)讲姚江之学(即王阳明学说)于潮州,毅然徒步前往拜其为师。他对薛老师井田制度的论述,受之入心入脑,而废寝忘食,并撰写《井田私议》,颇有见地。他精研理学,手不释卷,勤于著述,为理学的传承、发展倾尽了毕生精力。

  自古至今有个传说,“魁星”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。它在儒士学子心目中,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所谓“自古文章无凭据,但愿魁星一点斗。”梦寐以求,有朝一日魁星爷能把朱笔往自己名上一点,“魁星高照”,便文运、官运一起来。

  林楚也不例外。万厉二十八年,他在湖西后渓村北侧山腰,石刻“魁星” 于石壁上, 全刻高150厘米, 宽100厘米。“魁”字左边的鬼字作鬼面状,下如伏虎,似字似画,“斗”字作七星状。“魁”字上方书赞文:“尔何名耶,非字非画,异态异形,吾不知谁之子,尽道文宿之精运。帝车兮酌元气,蹈瑶光兮耀王绳,浑天得之而文明天下,傅说得之而辅相武丁,吾发尔秘,尔显吾灵,屈伸精华之堂,舞蹈敬一之亭兆。九重梦寐圆惟肖之丹青,史臣占之夫曰:天开文运,贤俊汇征。”

  林楚大器晚成。这也许是魁星爷的朱笔眷顾太迟的缘故。

  著书传世 办学育人

  万历六年(1578年),以母老乞请归养。时林楚已古稀之年,然他归而不休。一边整理、完善理学学说以著书,一边捐资兴学,致力培养人才。在乌石倡导各村办“小学”(初级社学),自办“大学”(高级社学),地址得名“大学”,沿用至今。

  万历八年(1580年),他主持第三次修建乌石大厅(三凤厅),规模宏伟为闽南一流。制订家规、家训,并重修《乌石宗谱》,著《家规内外集》、《乌石宗谱传记十三篇》、《海云家庙圣谕》等。

  万历十三年(1585年),在潭仔头村建晏海楼,俗称“春斋楼”。他亲自选址、勘探、设计,出资建成,并作《建晏海楼告后土文》。至今此楼尚存部份楼墙。

  万历十七年(1589年),一夕,他梦见居所背后的海云山,崩如银泻,未几,卒于家中,享年81岁。葬于旧镇西屿村的对面一座山,墓称“林春斋墓”。他的四女婿、进士刘霖(刘坂人)为其撰写《春斋林先生传》。

  林楚著作甚丰,有《原儒》、《辑思经》、《衍书旨》、《四书剩语》、《摛性对》、《道德阴符解》、《康衢谣》、《性善录》、《论节俭、释元谷子、解老》、《四贤归潮序》等。省、府、县志均收入他的书目多种。

  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,林楚死后26年,漳浦县儒学生员向有司呈稿,请崇祀林楚为理学乡贤。《呈稿》中说:“行经久而弥真,论多年而有定。已故致仕养亲雷州通判林楚,德资玉韫,学问渊深。溯濂洛而得指归,旁通而著《剩语》;明正学而契元诣,独认而述《思经》。倭夷倡乱,三社资保障之功;饥馑荐臻,井闬藉噢咻之润。忿争者闻风而解,问学者接踵而来。士林有领袖之称。缙绅播玄谷之誉。”被获准。

  

版权所有 中共永春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永春县监察局 [闽ICP备13019752号]